
- 作 者:钟永一,张树成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14058454
- 标注页数:225 页
- PDF页数:25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2 ≥22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编 宣炳龙的评说 3
一 “三合一”的经营之才 3
人才排浪中一个奔涌向前的浪头 3
勤思索、善谋划的智囊之才 5
观大局、敢作为的领军之才 7
善操作、精计算的经营之才 9
二 不拘一格的“弄潮儿” 12
特殊经历:创新和魄力的基因 12
“干中学”:眼光和智慧之源 14
后盾和环境:稳定精干的团队和开明宽容的昆山 16
“宣炳龙现象”的三点启示 17
结语:“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19
三 从陆杨跃起的“一条龙” 21
他的诺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21
他的作风:摸爬滚打,闯出新路 24
他的品质:尽心尽职,敬业拼搏 25
他的精神:永不满足,一往直前 27
四 孜孜不倦的工作狂 29
幸运的选择 30
反差的刺激 31
开弓没有回头箭 32
快人一步 33
朋友满世界 34
五 开发区的“常青树” 36
昆山人第一个“吃螃蟹” 37
争先创优求发展 38
敢担风险与责任 40
第二编 宣炳龙的口述史一 昆山开发区发展的四个阶段 46
“农转工”工业从无到有 47
“内转外”引进世界大企业 48
“低转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55
“高转强”做大做强园区经济 60
二 昆山发展中人们关注的几个问题 65
创业历程的艰辛 65
诚信比什么都可贵 66
发展新阶段的思考 68
回馈失地农民 71
为周边乡镇架桥铺路 74
三 昆山开发区的发展前景 76
2008年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 76
应对金融危机关键是手里要有新东西 77
靠高科技寻找新增长点 81
壮大“两个实力”,参与国际竞争 82
昆山开发区今后发展的蓝图 83
四 昆山开放开发的基本经验 86
选准自己的发展道路 87
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 89
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功能作用 91
五 昆山创新创业的亲身感受 94
从开放早期的三个小故事说起 94
独资企业模式的探索和风险 96
“穷人家孩子的裤腿是一段一段接出来的” 98
“好肉长在骨头边” 98
我一生的兴趣、感情和事业都在这里 100
操盘手和经营管理团队现象 101
不要留下缺憾 104
相关链接:口述史中的语言荟萃 106
第三编 宣炳龙的论文选辑一 自费开发悄然崛起 111
起步五年的昆山开发区 111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回眸 119
二 昆山之路越走越宽 126
昆山开发区的成功之路 126
争创一流 梦想成真 131
加强南北对口合作 促进经济联动发展 136
设立海峡两岸商品集中市场的构想 142
附(一):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的批示 144
附(二):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姚玉洁的报道 145
三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46
不断拓宽利用外资路径 146
致力于创办出口加工区 150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提升资源利用效应 154
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160
四 坚持不懈创新突破 167
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67
科技创新的“六化目标”和“七大体系” 174
打造光电产业园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82
体制创新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动力源 192
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2004年10月撰写的《“昆山之路”的制度创新意义》一文 198
五 昆山开发区明天更美好 206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208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211
坚持不断解放思想 促进开发区越办越好 214
附录 219
昆山开发区2008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实绩统计表 219
昆山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度统计表 220
昆山开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年度统计表 221
昆山开发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国别(地区)分类统计表 222
后记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