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许娟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2473669
- 标注页数:372 页
- PDF页数:387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7 ≥37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篇 3
第一章 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和确证 3
第一节 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 3
第二节 法律至上的追问 18
第三节 人本法治观的确证 25
第二章 当前中国和谐社会下的法治构建 30
第一节 法治保护下的权利: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 30
第二节 法治控制下的权力:和谐社会的手段追求 41
第三章 法治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46
第一节 法治范式的抉择:本土抑或西化的拷问 46
第二节 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的自由与法治秩序 54
第三节 民族国家框架内的自由与人本法治秩序 60
第四节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的融合 70
第四章 家族共同体中的自由与法治秩序 78
第一节 家族共同体、社区、政治共同体、市场秩序 78
第二节 乡村建设:价值、问题与重构 94
第三节 与身份有关的法律的现代化 113
第五章 国家共同体中的自由与法治秩序 116
第一节 国家共同体的建立及权力的正当行使 116
第二节 单一制国家下地方自治的新发展 121
第三节 国家共同体下的公民社会的培育 125
第四节 国家权威二元机制的吸纳与拒斥 132
第六章 社会信仰体系下的自由与法治秩序 144
第一节 信仰对法治秩序构建的积极意义——兼谈宗教信仰与法律信仰的价值共契 144
第二节 作为信仰对象的法律——一种中国式解读 150
第三节 信仰之于人与法的差异 169
第四节 通往法律信仰的道路 172
第七章 经济自由是当代中国法治的时代精神 175
第一节 经济自由的追问与检讨: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175
第二节 经济自由在自由权利中的核心地位:几种自由之间的关系 180
第三节 经济自由是当代中国法的时代精神——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范式 183
第四节 体现法的时代精神的经济自由的要素分析和决定性因素分析 186
中篇 191
第八章 社会失范:新旧秩序的交替 191
第一节 转型时期的社会表层问题:贫富分化、犯罪激增 192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社会深层问题:道德失范、信用危机 199
第三节 转型时期的法治问题症结:人治权威与法治权威的较量 204
第四节 转型时期的经济问题的症结: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较量 210
第九章 国情发展: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216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总体把握 216
第二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特征 221
第十章 人的发现: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社会各阶层分析 229
第一节 现代性语境下的社会分层理论、标准和道路 229
第二节 中国社会各阶层利益追求的人性之光 237
第十一章 适度干预:政府在构建中国经济社会中自由与法治秩序的角色定位 244
第一节 政府在推进当前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作用 244
第二节 政府权力的法治限度 247
第三节 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动态平衡 254
第十二章 看不见的手:从当前经济社会中的自由与法治秩序问题切入 257
第一节 规律和人们行为的习惯与自由 257
第二节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问题分析——以阶梯水价为例 268
第三节 无为而治实现帕累托最优 277
下篇 283
第十三章 人本主义:当前经济社会中限制自由的理由 283
第一节 法律限制自由的原则 283
第二节 法视野下有限度自由的法治意蕴 288
第三节 生命是类自由,是最高人权 292
第十四章 通过立法确认、维护、保障法律自由 297
第一节 民主立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97
第二节 通过立法确认主体的法律自由 299
第三节 人本立法:以具体法律条文的解读为视角——以“卖淫嫖娼被抓通知家属”为例 301
第十五章 形成良好社会效果的司法判决的途径 309
第一节 在规范与事实之间——司法合法性与合理性 309
第二节 由打击犯罪到司法人权保障理念的确立 316
第三节 由裁判文书说理充分解读司法公正价值观 323
第四节 在现行制度框架下的司法途径 330
第十六章 确立合乎经济社会发展的执法机制 335
第一节 减小风险成本促进群众反腐 335
第二节 规范检察机关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 346
第三节 检察引导侦查不易提倡 356
主要参考书目 367
后记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