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党政干部读本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党政干部读本
  • 作 者:《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党政干部读本》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2087866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群体性事件概述 1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1

一、群体性事件的外在表现 1

二、不同时期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 2

三、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界定 4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7

一、按照事件等级划分 7

二、按照参与者的社会身份划分 9

三、按照事件原因划分 11

四、按照事件法律性质划分 14

五、按照事件发生地区和影响的范围划分 15

六、按照事件组织化程度划分 16

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 17

一、群体性特征 17

二、利益性特征 18

三、突发性特征 19

四、对抗性特征 20

五、危害性特征 20

六、变异性特征 21

七、扩散性特征 22

【案例解读】甘肃陇南事件的反思 23

第二章 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与趋势 31

第一节 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社会转型时期 31

一、我国正处于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时期 31

二、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34

第二节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性质 36

一、群体性事件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 36

二、基本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38

三、根源在于物质利益矛盾 40

四、事件包含对抗性因素 41

第三节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新趋势 42

一、事件数量和规模呈扩大趋势 43

二、涉及领域广、参与主体多元化 44

三、对抗性日益增强,理性、平和方式也增多 44

四、“无直接利益者”参与增多 45

五、组织化倾向日益明显 46

六、事件发生地区、行业相对集中 48

七、事件的指向对象具有差异性 49

八、网络、短信成为信息传递的新手段 49

九、多种矛盾问题交织,处理难度加大 50

十、境外政治力量试图涉足国内群体事件 51

第四节 当前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矛盾 52

一、转型期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矛盾 52

二、谨防金融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 58

【案例解读】云南孟连事件的反思 62

第三章 群体性事件的危害 70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经济危害 70

一、暴力行为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0

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需要耗费大量投入 70

三、破坏当地投资环境和市场秩序 71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政治危害 71

一、影响政治稳定 71

二、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73

三、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 74

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危害 74

一、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 74

二、容易形成“示范效应” 75

三、大量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加重社会危机 76

第四节 辩证看待群体性事件的危害 76

一、事件可以宣泄社会压力 77

二、事件有助于问题暴露和工作改进 77

【案例解读】湖南吉首非法集资事件的反思 78

第四章 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87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经济背景 87

一、社会群体的利益分化与矛盾 87

二、各种利益纠纷凸显 91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制度和机制因素 99

一、法律制度因素 99

二、利益诉求及矛盾解决机制因素 102

三、社会控制机制的偏差 105

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的政治原因 106

一、决策失误 106

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107

三、权力寻租,与民争利 108

四、官员腐败 109

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的文化观念和社会心理原因 110

一、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文化因素 110

二、诱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因素 112

【案例解读】安徽池州事件的反思 113

第五章 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 120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方法与预防过程 120

一、事件的形成过程 120

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方法 122

三、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过程 123

四、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特性 124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 125

一、科学决策机制 125

二、法律运行机制 128

三、社会预警机制 132

四、利益表达机制 135

五、事前矛盾化解机制 138

六、社会自治机制 142

七、社会保障机制 145

八、责任追究机制 147

【案例解读】贵州瓮安事件的反思 149

第六章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 158

第一节 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158

一、处置的基本原则 158

二、处置的主要方法 162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 165

一、应急预案机制 165

二、快速反应机制 167

三、协商对话机制 168

四、现场处置机制 171

五、信息发布机制 174

六、善后处理机制 176

【案例解读】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的反思 178

第七章 不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184

第一节 土地征用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184

一、征地群体性事件的诱因 184

二、征地群体性事件的应对 187

第二节 城市拆迁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190

一、城市拆迁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191

二、城市拆迁群体性事件的应对 193

第三节 经济金融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195

一、经济金融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196

二、经济金融群体性事件的应对 199

第四节 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201

一、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202

二、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的应对 204

第五节 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207

一、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208

二、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应对 210

第六节 医患纠纷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212

一、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212

二、医患纠纷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215

第七节 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218

一、高校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 218

二、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应对 221

第八节 物业纠纷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222

一、物业纠纷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223

二、物业纠纷群体性事件的应对 225

【案例解读】广东红海湾事件的启示 228

第八章 提高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能力及相关法规解读 234

第一节 政府在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 234

一、预警作用 234

二、决策作用 236

三、引导作用 237

四、强制作用 238

第二节 提高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能力 239

一、提高群体性事件应对能力的意义 240

二、提高群体性事件应对能力 241

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法规解读 244

一、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依据 244

二、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原则 250

【案例解读】湖南嘉禾事件的反思 253

后记 259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