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体育学法论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体育学法论
  • 作 者:于素梅,毛振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4400996
  • 标注页数:195 页
  • PDF页数:20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6 ≥19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体育学法研究的意义与逻辑起点 1

一、为什么要研究体育学法 1

二、研究体育学法有何价值 3

(一)促进体育学法理论的建构 3

(二)加强对体育学法的有效指导 6

三、有哪些体育学法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10

(一)体育学法本质的认识问题 10

(二)体育学法的分类问题 11

(三)体育教法与学法的关系问题 12

(四)有效体育学法的指导问题 12

四、如何确立体育学法研究的逻辑起点 14

五、本研究采取哪些重要研究方法 14

(一)查阅文献确立了研究范围 15

(二)课堂观察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 16

(三)访谈专家统和了研究主线 19

(四)问卷调查佐证了研究假设 20

第二章 体育学法相关与相近概念辨析 23

一、学习与体育学习 23

二、动作技能学习与运动技能学习 26

(一)动作技能学习与运动技能学习的差异性 26

(二)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及心理特征 27

(三)体育课堂运动技能学习的阶段划分 29

三、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学习能力 36

四、体育学习行为与体育学习方法 38

五、体育教法与体育学法 40

(一)关于学法与教法关系的几种认识误区 43

(二)体育教学中是否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四种情形 44

(三)体育教法与学法的多维比较 45

(四)体育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动态关系 47

第三章 体育学法基本理论建构 50

一、体育学法概念的界定 50

(一)体育学法概念界定的依据 50

(二)体育学法概念的界定与表述形式 61

二、体育学法特征的分析 63

(一)多层次性 63

(二)外显与内隐的统一性 64

(三)个体差异性 65

(四)动态发展性 66

三、体育学法分类体系的建立 66

(一)体育学法的分类依据 67

(二)多层次体育学法分类体系的建立 73

四、体育学法内外层四要素动态结构体系的确立 82

(一)体育学法结构中的要素与层次 82

(二)体育学法内外层四要素动态结构 86

五、体育学法产生影响因素的分析 90

(一)体育学法的来源 90

(二)体育学法产生所需的内外条件 91

(三)影响体育学法产生的因素及分析 93

第四章 体育学法表现及个体差异性 99

一、体育学法表现 99

(一)不同课型的学法表现 100

(二)体育课上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步骤和学习方略 110

(三)不同学习环节的学法表现 111

(四)特殊体育学法表现个案分析 136

二、体育学法表现个体差异性 148

(一)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学法表现差异性 149

(二)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育学法表现差异性 152

(三)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体育学法表现差异性 157

(四)不同学习内容学生的体育学法表现差异性 167

(五)不同学习兴趣学生的体育学法表现差异性 173

第五章 体育学法指导 178

一、体育学法指导存在的问题 178

(一)实践中的体育学法指导缺乏针对性 179

(二)理论上的体育学法指导研究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 180

二、有效体育学法指导策略 180

(一)准确把握体育学法指导的依据 181

(二)突出学法指导的针对性 187

(三)正确认识体育学法指导作用的相对性 188

参考文献 191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