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夏昌祥编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11127522
- 标注页数:225 页
- PDF页数:233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3 ≥22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
(一)“双定生”模式运行的基本结论 1
(二)“双定生”模式经专家鉴定后的意见 2
(三)“双定生”模式实施的冶专效应 3
(四)“双定生”模式发挥的突出作用 4
(五)“双定生”模式获得的重要成果 4
(六)“双定生”模式体现的主要特征 5
(七)“双定生”模式坚持的推行原则 5
(八)“双定生”模式确立的奋斗目标 5
一、“双定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炉原由 7
(一)“双定生”模式出炉的直接原由 7
(二)“双定生”模式出炉的主要原由 8
(三)“双定生”模式出炉的间接原由 8
二、“双定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背景 10
(一)冶金矿业人才奇缺需要“双定生”模式 10
(二)高职院校办学艰难需要“双定生”模式 11
(三)高职学生素质堪忧需要“双定生”模式 12
三、“双定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15
(一)从办出高职特色来构建“双定生”模式 15
(二)从客观实践需要来构建“双定生”模式 15
(三)从把握总体思路来构建“双定生”模式 17
四、“双定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条件 20
(一)“双定生”模式得到了中央的认可 20
(二)“双定生”模式得到了地方的重视 25
(三)“双定生”模式得到了专家的赞赏 34
(四)“双定生”模式得到了学校的支持 37
五、“双定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 44
(一)“双定生”与“订单式”模式比较 44
(二)国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47
(三)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56
(四)几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62
六、“双定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体系 66
(一)“双定生”模式的基本内涵 66
(二)“双定生”模式的主要特征 66
(三)“双定生”模式的推行原则 67
(四)“双定生”模式的重要类型 68
(五)“双定生”模式的适应范围 69
(六)“双定生”模式的实现方式 69
(七)“双定生”模式的实施对策 70
(八)“双定生”模式的推动手段 80
(九)“双定生”模式的保障条件 81
(十)“双定生”模式的评价方式 82
七、“双定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冶专案例 85
(一)昆明冶专“双定生”模式的运行机制 85
(二)昆明冶专“双定生”模式的运行模块 108
(三)昆明冶专“双定生”模式的运行效果 135
八、“双定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分析 141
(一)实施“双定生”模式学生就业情况越来越好 141
(二)实施“双定生”模式贫困生报到率越来越高 144
(三)实施“双定生”模式学校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145
九、“双定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效应 147
(一)“双定生”模式纳入重要文献 147
(二)“双定生”模式得到院校采用 148
(三)“双定生”模式成为硕士论文选题 164
(四)“双定生”模式赢得媒体推动 165
十、“双定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前景 201
(一)“双定生”模式推广的前提条件 201
(二)“双定生”模式推广的应对之策 202
(三)“双定生”模式推广的主要表现 207
(四)“双定生”模式推广的重要方式 210
十一、“双定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思考 211
(一)实施“双定生”模式需要提升宏观认识 212
(二)实施“双定生”模式能够推动社会和谐 214
(三)实施“双定生”模式应当解决的主要矛盾 217
(四)实施“双定生”模式理应争取政府支持 220
(五)实施“双定生”模式还需尽快实现的转变 220
(六)实施“双定生”模式更要深入核心问题 221
参考文献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