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施杞总主编;柯雪帆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10102966
- 标注页数:233 页
- PDF页数:25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5 ≥23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导论 1
一、溯源 1
二、基本内容 1
三、近年进展 3
四、展望 5
第二章 专题研究 6
第一节 《伤寒杂病论》成书的时代背景 6
一、《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与地域 6
二、《伤寒杂病论》是秦汉医药学的结晶 7
三、《伤寒杂病论》体现当时进步思想方法 10
四、《伤寒杂病论》与秦汉名著文体一致 12
第二节 《伤寒杂病论》的沿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3
一、晋唐时期《伤寒杂病论》或隐或现 13
二、宋校正医书局的整理刊行 19
三、宋以后《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的演变 20
第三节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哲学思想与方法论探讨 23
一、《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辩证法思想 24
二、《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逻辑思维 33
三、《伤寒论》、《金匮要略》与现代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39
第四节 《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文字训诂汇萃 49
一、实词的训释 51
二、虚词的训释 62
三、叠音词解释 67
四、通假字训释 71
五、其他词语的训释 73
第五节 《伤寒论》原文编次研究 76
一、概述 76
二、宋本编次,精义昭然 77
三、宋本编次,井然有序 83
四、疑难编次,各有其理 88
五、研究编次,有助解疑 94
第六节 仲景腹诊研究 98
一、概述 98
二、仲景腹诊研究与应用 99
三、仲景腹诊的研究展望 113
第七节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治疗原则 116
一、治未病 116
二、治病求本 117
三、表里先后 118
四、新旧同病,先治新病 120
五、因势利导 121
六、正治与反治 121
七、同病异治 124
八、异病同治 124
九、扶正祛邪,攻补缓急 125
十、调整阴阳 129
第八节 仲景方剂量问题的研究 133
一、根据临床常用量估计 133
二、根据陶弘景的药秤药升计算 134
三、根据某种药物的比重推算 136
四、根据古代货币和嘉量间接核算 137
五、古代有“药秤”对折计算 138
六、根据古代衡器(权)和量器直接核算 139
七、以容量计算的药物 142
八、以个数计算的药物 143
九、以具体物件大小估计药量 144
十、具体服药剂量的复杂性 145
第九节 仲景方的实验研究 147
一、桂枝汤 147
二、麻黄汤 150
三、葛根汤 151
四、小青龙汤 153
五、芍药甘草汤 155
六、白虎汤 156
七、大承气汤 158
八、五苓散 160
九、茵陈蒿汤 163
十、小柴胡汤 164
十一、大柴胡汤 167
十二、四逆汤 169
十三、真武汤 171
十四、肾气丸 172
第十节 仲景药对选要 174
一、桂枝配甘草 175
二、桂枝配芍药 176
三、桂枝配茯苓 178
四、桂枝(肉桂)配附子 179
五、麻黄配桂枝 180
六、麻黄配石膏 181
七、麻黄配白术 182
八、麻黄配附子 183
九、附子配干姜 184
十、附子配甘草 185
十一、附子配人参 186
十二、芍药配甘草 187
十三、芍药配白术 189
十四、柴胡配黄芩 190
十五、石膏配知母 191
十六、石膏配桂枝 192
十七、枳实配厚朴 193
十八、大黄配芒硝 194
十九、大黄配附子 196
二十、干姜配黄连 197
二十一、黄连配阿胶 197
二十二、麦冬配半夏 198
第三章 《伤寒论》、《金匮要略》主要病证研究 203
第一节 结胸 203
第二节 痞证 208
第三节 蓄水 212
第四节 蓄血 216
第五节 痰饮 220
第六节 百合病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