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生物膜与生物能
  • 作 者:(日)香川靖雄著;蓝书成,奚惕译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3031·3241
  • 标注页数:168 页
  • PDF页数:17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77 ≥16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1.生物膜的功能与化学组成 1

1.1 生物膜的功能与化学组成 2

1.2 生物膜的脂质与双分子层结构 7

1.3 生物膜脂质的化学结构与组成 9

1.4 脂质的平衡状态图 15

1.5 人工膜、脂质体与黑膜 18

1.6 脂质的相变温度 21

1.7 人工膜的非特异性、被动性 23

1.9 周围蛋白质和主体蛋白质 24

1.8 生物膜的蛋白质 24

1.10 生物膜热运动的流动性 27

1.11 生物膜的主动运动性 29

2.生物能的源泉 32

2.1 生物能的源泉 33

2.2 热力机和燃料电池 33

2.3 放热反应与放能反应 34

2.4 自由能变化与化学平衡 36

2.5 渗透压的功 37

2.6 ATP的中心作用 38

2.7 产能性生物膜 40

2.8 糖酵解与平衡常数 43

2.9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46

2.10 柠檬酸循环(TCA循环) 47

2.11 氧化磷酸化和能量效率 49

2.12 ATP的核磁共振法测定 52

2.13 大脑活动的测定 55

3.电子的传递 60

3.1 电子传递体系 61

3.2 电子传递体系的成分 61

3.3 琥珀酸脱氢酶 66

3.5 其他的黄素酶 67

3.4 NADH脱氢酶 67

3.6 细胞色素的分类 68

3.7 细胞色素a-a3 70

3.8 细胞色素b 71

3.9 细胞色素c和c1 71

3.10 辅酶Q(CoQ) 72

3.11 非血红素铁 73

3.12 氧化还原电位 74

3.13电子传递的序列和交叉点 76

3.14 磷酸化的部位和P/O比 77

3.15 电子传递的机制 78

3.16 电子传递体系的直接观测 80

3.17 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 82

4.膜的ATP酶和膜结构 86

4.1 能量利用系统和ATP酶 87

4.2 偶联因子1(F1) 89

4.3 偶联因子4(F4)或OSCP 91

4.4 DCCD结合性蛋白 92

4.5 H+运输性ATP酶 95

4.6 线粒体内膜的电子显微镜像和F1 97

5.生物膜的运输现象 99

5.2 运输现象的分类 100

5.1 生物能来自生物膜 100

5.3 被动运输和电化学势差 102

5.4 膜的电特性 104

5.5 被动运输和解偶联剂 105

5.6 载体、通道、滤器、闸门 108

5.7 主动运输 110

5.8 细胞吞吐 111

6.生物的燃料电池 114

6.1 高能中间体之谜 115

6.2 线粒体上H+电化学势差的形成 117

6.3 光合磷酸化和H+的流动 120

6.4 合成ATP所必要的△?H+ 123

6.5 H+运输的“环路”假说和“泵”假说 126

6.6 由H+驱动的运动、运输、信息传递 129

7.生物膜的重建 132

7.1 生物膜的自动装配 133

7.2 形态建成的三要素 134

7.3 自动装配的自由能 135

7.4 形成二级结构的能量 135

7.5 形成三级结构的能量 138

7.6 双分子层的自动装配 140

7.7 自动装配的时间过程 141

7.8 自动装配的立脚点 142

7.9 复杂高级结构的形成 143

7.10 生物膜的蛋白自动装配 144

7.11 氧化磷酸化的重建 148

7.12 以真正的重建为目标 151

8.膜上的能流 153

8.1 非平衡热力学和膜 154

8.2 产生能量膜的三个流 155

8.3 高级结构的变化和由外部电场引起的ATP的合成 161

8.4 结语:生物能来自生物膜 164

参考书 166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