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中医诊断学pdf电子书下载 > 语言文字
中医诊断学
  • 作 者:刘家义等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10101250
  • 标注页数:384 页
  • PDF页数:40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08 ≥38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的概念 3

第二节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三节 中医诊断疾病的原理 9

第四节 中医诊断疾病的原则 11

第二章 诊法 17

第一节 问诊 17

1.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7

1)一般情况 19

2.问诊的内容 19

2)主诉 21

3)观病史 21

4)既往史 83

1.望神 85

5)生活史 86

6)家族史 86

第二节 望诊 86

2)失神 87

1)得神 87

3)假神 89

2.望色 89

1)常色的特征 91

2)病色的特征 93

3)五色主病 95

3.望形体 101

1)强弱 101

1)舌诊的原理与基本方法 103

4.望舌 103

2)胖瘦 103

2)舌诊的内容 105

3)舌诊的临床意义 133

4)舌诊的现代研究 135

5.望皮肤 155

6.望小儿食指络脉 169

7.望排出物 177

第三节 闻诊 183

1.听诊 183

1)听语声 185

2)听呼吸 187

3)听咳声 189

2.嗅诊 191

1)恶臭气味 191

2)腥臭气味 191

3)特殊气味 191

第四节 切诊 193

1.脉诊 193

1)脉象形成原理 193

2)脉诊的临床意义 195

3)脉诊的部位 196

4)脉诊的方法 197

5)正常脉象 199

6)病理性脉象 201

7)脉诊的现代研究 243

2.按诊 266

1)按诊的方法 266

2)按诊的内容 267

第三章 辨证 271

第一节 八纲辨证 273

1.表里辨证 276

1)表证 277

2)里证 277

2.寒热辨证 279

1)寒证 281

2)热证 283

3)寒热真假 283

3.虚实辨证 287

1)虚证 289

2)实证 291

4.阴阳辨证 293

1)阴证与阳证 296

2)阴虚与阳虚 296

3)亡阴与亡阳 297

第二节 气血辨证 299

1.气病辨证 299

1)气虚证 299

2)气陷证 301

3)气逆证 301

1)血虚证 303

4)气滞证 303

2.血病辨证 303

2)血瘀证 306

3)血热证 307

4)血寒证 307

3.气血同病辨证 309

1)气滞血瘀证 309

2)气血两虚证 311

3)气虚失血证 311

1.心病辨证 313

4)气随血脱证 313

第三节 脏腑辨证 313

1)心气虚证 315

2)心阳虚证 315

3)心血虚证 317

4)心阴虚证 317

5)心火亢盛证 319

6)心脉痹阻证 319

8)痰火扰心证 321

7)痰迷心窍证 321

2.肺病辨证 323

1)肺气虚证 323

2)肺阴虚证 325

3)风寒束肺证 325

4)风热犯肺证 327

5)热邪壅肺证 327

6)痰湿阻肺证 327

1)脾气虚证 329

3.脾病辨证 329

2)脾阳虚证 331

3)中气下陷证 331

4)脾不统血证 333

5)寒湿困脾证 333

6)湿热蕴脾证 336

4.肝病辨证 337

1)肝气郁结证 337

2)肝火上炎证 337

4)肝阴虚证 339

3)肝血虚证 339

5)肝阳上亢证 341

6)肝风内动证 341

7)寒滞肝脉证 345

8)肝经湿热证 346

5.肾病辨证 347

1)肾阳虚证 347

2)肾阴虚证 349

3)肾精不足证 349

7.胆病辨证 357

胆郁痰扰证 357

3)肠虚滑泻证 361

2)大肠液亏证 361

5)肾不纳气证 361

4)肾气不固证 361

小肠实热证 363

9.小肠病辨证 363

膀胱湿热证 363

10.膀胱病辨证 363

1)胃阴虚证 363

6.胃病辨证 363

第四节 六经辨证 366

3)胃寒证 366

2)食滞胃脘证 366

1.太阳病 367

4)胃热证 367

4.太阴病 369

3.少阳病 369

1)大肠湿热证 369

2.阳明病 369

8.大肠病辨证 369

5.少阴病 371

6.厥阴病 371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 373

1.卫分证 375

2.气分证 375

3.营分证 377

4.血分证 377

编写说明 384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