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何帆著
- 出 版 社: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7209377
- 标注页数:280 页
- PDF页数:29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4 ≥28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言 1
财政压力引起制度变迁 9
世纪末的历史大剧 9
计划经济:留给历史评说 11
市场经济曾经走过的路程 22
改革:国家主导的制度变迁 29
凡是重大的改革,都有财政压力的背景 34
挑战和应战 39
两种对策,两种结果;两个阶段,不可超越 44
小结 48
财政压力:1978年中国改革的起因 49
1978年中国改革的起因之谜 49
为什么改革没有出现在大饥荒之后 54
没有赤字的财政压力 60
来自农村的财政压力导致了农村改革 65
增长方式的极限 70
人口压力带来就业压力 74
寻找新的义理性支持 79
小结 85
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并存 86
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并存 86
改革为什么会引起财政赤字 89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 97
新兴部门: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101
非规范的公共财政 104
小结 112
近忧:第二次财政压力 114
财政压力激发成功的改革 114
“两个比重”的下降意味着什么 117
世纪末的财政赤字 121
中国的国债规模是否过大 130
重构公共财政的思路 136
小结 144
远虑:财政改革为市场经济立宪 145
为什么转轨国家纷纷立宪 145
立宪经济学 148
公共财政的职责是提供公共产品 157
只有立宪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161
在集体博弈中超越利益集团之争 166
小结 171
中央与地方的博弈 172
超越集权与分权的循环 172
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与众不同 174
建国之后中央-地方关系的演变 178
公共财政中的联邦主义 192
地方竞争与经济增长 199
治安策 207
小结 214
国家改革国有企业 216
什么样的改革才能使国家和企业“双赢” 216
从“企业的性质”到“国有企业的性质” 219
国家行为决定国有企业的性质 225
国有企业的自发制度创新 230
国有企业对传统计划体制的财政贡献 233
国有企业改革与财政赤字周期 236
边界刚性与国有企业改革 240
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 244
小结 251
国家和公民:谁养活谁 252
市场经济下新的社会契约 252
世纪末的就业压力 254
失业的分析 262
失业的救治 266
社会保障制度:被动的失业治理对策 272
小结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