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李晓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10048090
- 标注页数:205 页
- PDF页数:21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6 ≥20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序 /张颂 1
绪论 1
第一节 语言传播发声艺术研究简况 2
一、语言传播发声艺术研究的对象 8
二、语言发声研究的历史 8
三、语言传播发声艺术研究及现状 8
第二节 语言发声基本原理 8
一、语言发声的心理机制 18
二、语言发声的生理基础 18
三、语言发声的物理特性 18
第三节 语言传播发声的特点 18
第四节 语言传播发声艺术学习的意义及方法 22
二、语言传播的声音特点 22
一、语言传播的环境特点 22
一、语言传播发声学习的意义 31
二、语言传播发声训练的原则 31
三、语言传播发声学习的方法 31
第一章 调气 31
第一节 气息控制 33
一、气息控制与非控制的区别 45
二、气息控制原理 45
三、气息控制要领 45
四、气息控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45
第二节 气息调节 45
第三节 气感把握 51
四、气息调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三、气息调节与气息控制的关系 51
一、气息调节的意义 51
二、气息调节的方法 51
一、何谓“气感” 63
二、把握气感抓两头 63
三、气感的解析 63
四、把握气感应注意的问题 63
第四节 气随情变 63
一、气与情之关系 77
二、感情色彩与气息调节 77
三、语言表达中的气息微调 77
四、以情调气应注意的问题 77
第二章 胸支 77
第一节 胸支解析 78
三、胸支作用 84
第二节 胸支把握 84
一、何谓“胸支” 84
二、胸支机理 84
一、找到感觉 91
二、控制阈限 91
三、气声“挂挡” 91
第三节 胸支调节 91
一、气息须上顶下松 98
二、词语中起落衔接 98
三、语句中顺势变化 98
第四节 胸支运用 98
第三章 吐词 109
三、节奏与胸支 109
二、语气与胸支 109
一、重音与胸支 109
第一节 吐词原理 110
一、何谓“吐词” 120
二、吐词的科学性 120
三、吐词与咬字器官训练 120
第二节 汉语特点 120
一、音节特点 134
二、音节组合特点 134
三、语句特点 134
四、韵律特征 134
第三节 吐字归音 134
第四节 吐词要领 144
四、播音吐字归音的要领 144
三、播音吐字的基本要求 144
二、吐字归音在播音发声中的应用 144
一、吐字归音的由来 144
一、轻重格式的处理:重长轻短,错落有致二、连读变调的处理:把握调形,伸缩调域三、吐字力度的处理:两头清楚,中间过渡第五节 吐词运用 149
一、重音与吐词 155
二、语气与吐词 155
三、节奏与吐词 155
第四章 圆声 155
第一节 圆声原理 156
一、圆声与共鸣 165
二、圆声的作用 165
三、共鸣的器官 165
第二节 共鸣控制 165
五、咽腔共鸣的控制 176
四、鼻腔共鸣的控制 176
第三节 圆声方法 176
一、播音共鸣的特点 176
二、口腔共鸣的控制 176
三、胸腔共鸣的控制 176
一、不同声区的调节 186
二、不同音量的调节 186
三、不同音色的调节 186
四、不同音长的调节 186
第五章 嗓音保健 186
第一节 嗓音保健的作用 187
第二节 积极保健的方法 188
一、“用声适度”是嗓音使用的基本原则二、发声方法科学是嗓音保健的重要条件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嗓音保健的积极措施第三节 不良用声习惯的矫正 193
五、喉音过重 200
第四节 常见声病的防治 200
七、声音闷暗 200
六、鼻音过浓 200
二、声音过虚 200
四、时间过长 200
三、音高失当 200
一、音色过亮 200
一、咽炎 203
二、喉炎 203
三、声带小结 203
参考文献 203
后记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