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京剧·跷和中国的性别关系  1902-1937
  • 作 者:黄育馥著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108011875
  • 标注页数:213 页
  • PDF页数:23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1 ≥21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导言 1

1.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1

2.研究的背景 4

3.论证的依据 11

第二章 跷:奇异的京剧道具 13

1.缠足与跷 13

2.京剧行当的性别和个性分析 15

3.跷的定义和分类 17

4.硬跷 19

5.软跷 29

6.国外研究中对跷的误释 30

小结 34

1.京剧对跷功的引进 36

第三章 跷在京剧中的应用 36

2.京剧史上踩跷角色的变化 39

3.跷功的训练 40

小结 46

第四章 跷的功能分析 47

1.京剧的戏鞋及其社会内涵 47

2.跷的技术功能 51

3.跷的象征功能 55

小结 68

第五章 跷的废弃:王瑶卿对《儿女英雄传》的改革 69

1.跷功大师余玉琴 71

2.王瑶卿在《儿女英雄传》中的改革 77

3.舆论对于王瑶卿改革的反应 92

小结 94

第六章 从跷看京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96

1.20世纪初废弃踩跷的社会—文化环境 97

2.跷的废弃和1909—1937年京剧旦角形象的变化 101

3.女性人物特征的变化 112

小结 116

第七章 从跷看京剧中性别结构的变化 119

1.女演员的异军突起与跷的功能 120

2.观众审美观的变化与跷的价值 124

3.20—30年代京剧剧作家的女性观与跷的使用 129

小结 133

第八章 结论和今后的课题 135

1.结论 135

2.今后的课题 141

参考文献 143

(1)访问程玉菁 151

附录 151

Ⅰ 访谈记录和信函(摘要) 151

(2)访问李金鸿 162

(3)访问周金莲 172

(4)访问赵德勋 174

(5)访问秦雪玲 179

(6)访问马玉秋 183

(7)张美娟和齐英才来信 186

(8)王荣增致李金鸿的信 190

Ⅱ 余玉琴和王瑶卿艺术生活年表 191

Ⅲ 跷在京剧中的使用及相关历史事件对照表 197

人名索引 200

主题索引 206

出版后记 210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