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马克思与第三世界
  • 作 者:(意)梅洛蒂(Melotti,U.)著;高铬译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1981
  • ISBN:4017·229
  • 标注页数:264 页
  • PDF页数:27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5 ≥26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英译本编者前言 马尔科姆·考德威尔 3

导言 9

当前的观点 17

我们的不同观点:多线发展图式 34

第一章 我们的图式的主要特点 34

第二章 原始公社及其分解的各种形式 37

第三章 奴隶制和农奴制的出现 43

第四章 封建主义的起源 47

第五章 亚细亚社会的起源 55

第六章 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社会的思想来源 59

第七章 亚细亚社会的基本特点 63

第八章 亚细亚社会的阶级结构 69

第九章 亚细亚社会、古代社会和封建社会之间的区别 73

第十章 亚细亚社会独有的文化特点 81

第十一章 亚细亚社会的种种类型 84

第十二章 哪些社会是马克思认为的“亚细亚”社会? 88

第十三章 日本 89

第十四章 半亚细亚式的俄国社会 92

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的起源 108

第十六章 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处于长期停滞的状况 113

第十七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亚细亚”社会的最典型例子 117

第十八章 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 127

第十九章 印度与中国的不同发展 138

第二十章 马克思主义者对俄国问题和前景的辩论 142

第二十一章 官僚主义的集体制 157

第二十二章 官僚主义的集体制的类型 169

第二十三章 乌托邦的结束 170

结束语 172

注释 177

参考书目 249

索引 258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