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宇和,盛诚桂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13119·1117
- 标注页数:189 页
- PDF页数:19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6 ≥18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一、植物种质保存问题的提出 1
(一)植物种质流失由来已久 1
(二)人类活动的戏剧性影响 2
(三)农业一开始就造成了种质流失 6
(四)掠夺式开发受到自然的报复 11
(五)改良品种带来遗传质的贫乏 15
(六)有增无已的工业发展 18
(七)竭泽而渔 21
(八)对危机的估计 23
(九)种质保存是植物育种的需要 25
(十)种质保存为保持生态系平衡所必需 28
二、植物种质保存的原则和范围 32
(一)积极进取的态度 32
(二)有益于应用研究 33
(三)野生植物提供了广阔的遗传基础 36
(四)栽培种的野生祖先 40
(五)基础研究的需要 42
(六)从野草、杂草到栽培植物 43
(七)杂草的进化 47
(八)除草务尽? 50
(九)优先保存可能绝灭的种质 54
(十)沙漠里的鲸鱼——潜在的种质资源 57
三、植物种质保存的途径 64
(一)植物种质的就地保存 64
(二)自然保护区 66
(三)我国的自然保护区 70
(四)临危植物的救生艇——植物园 72
(五)栽培活植物来保存种质的困难 78
(六)利用是最好的保存 82
(七)广泛地发动群众和国际合作 87
四、植物种质保存的技术 93
(一)种质库 93
(二)重视采集取样 94
(三)木本多年生植物的采集 100
(四)采集物的处理和运输 103
(五)种子贮藏技术 105
1.理想的贮藏条件 105
2.种子贮藏体系 108
3.极低温贮藏 113
4.存在的问题 115
(六)花粉贮藏 117
(七)营养体贮藏 121
1.马铃薯和甘薯 122
2.芋类 124
3.薯芋 125
4.木薯 126
5.木本植物的枝条 127
(八)组织培养技术的利用 129
1.茎尖培养技术 132
2.组织培养物的低温贮藏 136
3.存在的问题 139
五、世界各地的植物种质保存工作 142
(一)亚洲 142
1.东南亚 142
2.印度 146
3.日本 147
4.土耳其 149
5.亚洲其他国家 150
(二)大洋洲 151
(三)欧洲 153
1.英国 153
2.苏联 154
3.欧洲其他国家 157
(四)非洲 159
1.埃塞俄比亚 159
2.西非 161
3.南非 162
1.美国 163
(五)美洲 163
2.加拿大 168
3.墨西哥 169
4.中美洲 170
5.西印度群岛 172
6.南美洲 172
(六)对各类受威胁植物的了解 177
1.兰科植物 178
2.仙人掌科植物 180
3.棕榈科植物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