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百卷本  中国全史  第8卷  中国魏晋南北朝教育史
  • 作 者:卜宪群,张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010014566
  • 标注页数:216 页
  • PDF页数:22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2 ≥21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魏晋南北朝教育概述 1

(一)社会变动对教育的影响 2

(二)教育的基本特点 5

1.传统经学的部分突破 5

2.汉文化教育的大规模传播 7

3.等级教育的出现和私家教育的昌盛 9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13

(一)三国的学校教育 13

1.魏的学校教育 13

2.蜀的学校教育 20

3.吴的学校教育 22

(二)两晋的学校教育 23

1.西晋的学校教育 23

2.东晋的学校教育 26

(三)十六国学校教育 31

1.匈奴刘氏的教育措施 32

2.后赵的学校教育 33

3.鲜卑诸国的教育状况 35

4.氐人诸国的学校教育 37

5.羌人后秦的学校教育 39

6.汉人诸政权的教育状况 40

1.刘宋的学校教育 43

(四)南朝的学校教育 43

2.萧齐的学校教育 45

3.梁代的学校教育 46

4.陈代的学校教育 49

(五)北朝的学校教育 51

1.北魏的学校教育 51

2.北齐的学校教育 56

3.北周的学校教育 57

(六)教育行政制度的基本演变 60

1.三国两晋的教育行政制度 60

2.南朝教育行政制度 61

3.北朝教育行政制度 62

三、魏晋南北朝教育的基本内容 64

(一)立学以儒为宗 64

1.儒学的独尊地位面临严重的挑战 64

2.统治者对经学的重视 66

3.《五经》是官学的基本课程 74

4.私人教育重视儒学 81

(二)玄风与佛学对教育的影响 86

1.玄儒双修下的魏晋南朝教育 86

2.佛教对教育的影响 93

(三)文化科技教育 97

1.文学的独立与教育 97

2.史学的繁荣与教育 102

3.艺术的“变古制”与教育 105

4.科技教育 109

四、私学的昌盛与门第、宗族家庭教育 116

(一)私学的兴盛及历史地位 116

1.私学昌盛的时代背景 116

2.私学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 119

3.私学与社会 123

(二)私学的发展历程 126

1.三国私学的发展 126

2.两晋和十六国的私学 129

3.南朝私学 133

4.北朝的私学 136

(三)门第的形成和门第教育 145

1.门第的形成和发展 145

2.门第教育的内容 149

(四)宗族、家庭教育 156

五、魏晋南北朝的人材选拔 158

(一)唯才是举,天下归心 159

1.曹操的“求才三令” 159

2.“唯才所宜”与“廉节自励” 161

(二)“九品中正制”的兴衰 162

1.“九品官人法”的出台 163

2.九品中正制的蜕变 164

(三)察举制的演变 172

1.重视孝廉、经学取士 172

2.孝廉试经、秀才试策 174

3.策试正常化与评分标准 176

4.秀、孝两科泾渭分明 178

(四)科举制的萌芽 180

六、魏晋南北朝的教育思想 183

(一)傅玄的教育思想 184

1.傅玄的生平及思想倾向 184

2.“尊儒贵学”的教育主张 187

3.傅玄的人材思想 190

(二)嵇康的教育思想 192

1.嵇康的生平及政治倾向 192

2.嵇康对经学教育的批判 194

3.“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教育主张 197

4.养生教育思想 198

(三)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202

1.家世、生平及处世哲学 202

2.颜之推的教育基本思想 204

3.关于士大夫教育 206

4.家庭教育思想 209

七、结语 214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