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温病教学一得pdf电子书下载 > 医药卫生
温病教学一得
  • 作 者:林可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117011173
  • 标注页数:313 页
  • PDF页数:32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2 ≥31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上篇 总论 6

第一章 概说 6

一、温病和温病学的概念 6

(一)温病的涵义 6

(二)什么是温病学 7

二、温病与伤寒 7

(五)治疗 8

(四)证候 8

(三)病机 8

(二)感受途径、病位 8

(一)病因 8

三、温病与温疫的关系 9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 9

一、温病病因学说的核心——六淫配四时 10

二、风、暑(火)、湿、燥在温病学上的运用 10

(一)风热 10

(二)暑热(火) 11

(四)燥热 12

(三)湿热 12

三、疠气学说 13

第三章 温病的病机 14

一、“卫、气、营、血”学说 14

(一)《内经》中“营、卫、气、血”的涵义 14

(二)温病“卫、气、营、血”的临床运用 15

二、“三焦”学说 19

(一)《内经》中“三焦”的基本概念 19

(二)“三焦”在温病学上的临床运用 20

三、“卫气营血”与“三焦”的区别和联系 25

第四章 温病的诊断 27

一、辨舌 27

(一)辨舌苔 28

(二)辨舌质 32

二、验齿 36

三、斑疹 37

四、白? 42

第五章 温病的治法 44

一、解表法 46

二、清气法 48

三、和解法 50

四、化湿法 51

五、通下法 52

六、清营法 54

七、凉血法 55

八、开窍法 56

九、熄风法 58

十、滋阴(津)法 59

附:固脱法 60

下篇 各论 64

第一章 风温 64

第二章 春温 121

第三章 暑温 138

第四章 湿温 168

第五章 伏暑 215

第六章 秋燥 229

第七章 温毒 243

第八章 温疫 255

温病学说的发展概况 267

附篇 267

一、温病学说的萌芽时期(秦、汉至唐、宋) 268

二、温病学说的发展时期(金、元至明代) 271

三、温病学说的成熟时期(清代以后) 273

“外感热病’的两次历史性总结 277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在温病学上的贡献 278

一、创立“卫气营血”学说 278

二、阐述了新感温病发病机制 280

二、“卫气营血”与“三焦”理论体系的确立 281

四、温热和湿热两大纲领的论述 282

五、补充温病的诊断方法 283

六、妇人温病 285

浅谈“卫气营血”与“三焦” 286

一、它反映温热病病机变化的客观规律 286

三、“卫气营血”和“三焦”的区别和联系 288

三、伤寒与温病的学术争鸣 289

四、当前对“卫气营血”和“三焦”的不同看法 290

方剂索引 293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