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新文学与现代传媒pdf电子书下载 > 历史地理
新文学与现代传媒
  • 作 者:王烨著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7306900
  • 标注页数:234 页
  • PDF页数:24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3 ≥23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总序&黄鸣奋 1

第一章 新文学与现代杂志 1

第一节 《新青年》上海时期的生存策略与文化蕴涵 1

第二节 《新青年》与新文学发展潮流的疏离 12

第三节 《中国青年》的革命文学倡导 22

第四节 《评论之评论》的“革命的文学”讨论 29

第二章 现代文学副刊与初期革命文学运动 36

第一节 《文学旬刊》的革命文学“讨论” 36

第二节 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与初期革命文学倡导 45

第三节 广州《民国日报》副刊的革命文学呼唤 57

第三章 鲁迅文集的出版与传播 73

第一节 《谩》的翻译对鲁迅的影响 73

第二节 《苦闷的象征》对钱杏邨文学批评的影响 82

第三节 《两地书》的出版及接受 94

第四节 革命文学论争与鲁迅左翼身份的建构 103

第四章 新文学作家与现代传媒 113

第一节 郁达夫脱离创造社后的文学翻译 113

第二节 闻一多早期诗歌评论的“影响焦虑” 120

第三节 20年代文化语境对革命诗歌的影响 127

第四节 莎菲作为“Modern Girl”形象的特征与意义 135

第五节 创造社转向期间的革命文学创作 146

第五章 新文学的社会传播 169

第一节 春柳派与近代上海的脆弱情缘 169

第二节 初期革命文学萌生时期的历史遭遇 176

第三节 20年代末革命文学思潮中的“戏仿”现象 188

第四节 丁玲早期小说的悲剧意识及误读 197

附录:初期革命文学资料编目(1921—1927) 209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