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徐崇温著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1980
- ISBN:2002·246
- 标注页数:250 页
- PDF页数:25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6 ≥25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
第一章 法兰克福学派的来龙去脉 7
一、“社会研究所”的出现 7
二、重新确定方向 10
(一)霍克海默:题为《社会哲学的现状和社会研究所的任务》的就职演说(1930) 11
(二)霍克海默:《社会研究杂志》创刊号前言(1932) 14
(三)网罗人才 16
三、由德国到美国 20
(一)霍克海默:《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1937) 21
(二)对法西斯主义的分析、研究和批判 27
(三)马尔库兹:《理性与革命》(1941) 36
(四)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的辩证法》(1947)霍克海默:《理性的黯然失色》(1947) 42
四、在美国和在西德 51
(一)马尔库兹:《爱欲与文明》(1955);《五篇论文:精神分析、政治和乌托邦》(1970) 52
(二)弗洛姆的“弗洛伊德-马克思的综合” 59
(三)马尔库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1958) 65
五、越出学术界的圈子 71
(一)马尔库兹:《单面的人》(1964) 71
(二)阿道尔诺:《否定的辩证法》(1966) 86
六、深刻的分歧 94
(一)哈伯尔梅斯:《认识与人的兴趣》、《技术与科学即意识形态》(1968)《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化问题》(1973) 98
七、分道扬镳和分崩离析 98
(二)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1962) 112
(三)涅格特的观点 117
第二章 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 120
一、思想渊源之一: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的批判” 121
二、思想渊源之二:存在主义 129
三、思想渊源之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137
第三章 法兰克福学派的乌托邦“革命”理论 142
一、马尔库兹要从马克思退回到傅立叶 142
二、从歪曲到否定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146
三、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科技革命的解释 151
四、驳自动化改变了工人被剥削的阶级地位论 153
五、驳高消费导致阶级同化论 156
六、用本能革命、意识革命取代无产阶级革命 163
七、忽隐忽现、忽东忽西的“革命主体” 170
八、儿戏一般的斗争策略 176
九、极右与极左的奇妙混合 180
第四章 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观点 184
一、否认物质第一性的假唯物主义 184
二、只要“创造”、不要反映的“认识”论 193
三、主观地应用概念灵活性的假辩证法 214
四、鼓吹人本主义的假唯物史观 231
后记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