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沈炎南主编;杜同仿,曾昭明编写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35903827
- 标注页数:165 页
- PDF页数:17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75 ≥16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节要) 1
第一节 温病的发病机理 2
(一)邪留连气分 3
(二)风温内陷,邪闭心包 3
第二节 卫气营血的传变和治疗原则 3
第三节 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 6
一、卫分的证治 6
二、气分的证治 8
(二)邪留三焦 9
(三)里结阳明 10
(四)湿邪为患 11
三、营血分的证治 14
第四节 舌、齿的辨证论治 18
一、验舌苔 18
(一)白苔 18
(二)黄苔 20
(三)黑苔 21
二、验舌质 22
(一)淡红舌 22
(二)绛舌 22
(三)紫舌 24
(一)齿瓣 25
三、验齿 25
(二)齿燥 26
(三)齿垢 26
第五节 辨斑疹 27
一、斑疹的形态与病机 27
二、斑疹的色泽与转归 28
第六节 辨白痞 29
第二章 吴鞠通《温病条辨》(节要) 32
第一节 温病的类型 33
第二节 三焦病机及其传变规律 34
第三节 温病与伤寒的鉴别 36
第四节 三焦辨证治疗 38
一、三焦温病的治疗原则 38
二、上焦温病证治 39
(一)清表热三法 39
(二)清里热三法 43
(三)清热利湿法 47
(一)阳明腑实证治 48
三、中焦温病证治 48
(二)湿热病证治 55
四、下焦温病证治 57
(一)加减复脉汤证治 57
(二)一甲复脉汤证治 58
(三)二甲复脉汤证治 59
(四)三甲复脉汤证冶 59
(五)大定风珠汤证治 60
第三章 吴又可《温疫论》(节要) 66
第一节 温疫的定义 67
第二节 温疫与伤寒的鉴别 67
(一)戾气 71
(二)杂气 71
一、致病因子 71
第三节 温疫的发生与流行 71
二、感邪的特异性 73
三、传染途径 74
(一)邪从口鼻而入 74
(二)直接传染与间接传染 74
四、流行特点 75
(一)大流行 75
(二)散发性流行 75
第四节 温疫的病理机转及证候 76
第五节 温疫的治疗 80
一、温疫的治疗原则 80
二、温疫的主要治法 82
(一)疏达膜原法 82
(二)分消表里法 86
(三)攻下逐邪法 87
第一节 风湿证的提纲 92
第四章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节要) 92
一、风温初起,邪在肺卫 93
第二节 风湿证的辩证诊治 93
二、风温入里,邪在气分 94
(一)邪传肺胃,热尚未盛 94
(二)肺胃邪热,下移大肠 95
(三)阳明热盛,津液受伤 95
(四)风温挟湿,外发白痦 96
(五)风温挟毒,上攻头面 97
(六)热毒内壅,阻遏络气 98
(一)肺胃热盛,风火内旋 100
(二)热盛劫津,引动肝风 100
三、风温热极,引动肝风 100
四、风温邪朋,内窜营血 102
(一)风温热甚,气营两燔 102
第五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节要) 106
第一节 湿热病的提纲 106
(二)湿热在表 108
(一)湿邪伤表 108
第二节 湿热病的辨证论治 108
一、邪伤卫表的证治 108
二、邪在气分的证治 109
(一)湿热阻遏膜原 109
(二)湿热闭阻上焦 110
(三)湿热阻滞中焦 112
(四)湿热注于下焦 116
(五)湿热耗伤正气 116
三、热极动风的证治 119
(一)热盛伤津动风 119
(二)阳明腑实动风 120
(三)热伤营阴动风 120
四、邪入营血的证治 121
(一)湿热化火,邪灼心包 121
(二)热毒炽盛,气血两熠 121
(四)热入血分,迫血妄行 122
(三)热陷营血,扰动神明 122
(五)热入厥阴,阻滞心脉 124
五、湿热病变证的证治 124
(一)湿热挟风,侵入经脉 124
(二)湿从寒化,阳气外亡 125
(三)湿热下迫,腹痛便血 126
六、余邪未尽与病后调理 126
(一)余邪内留,胆气未舒 126
(二)湿热末清,余邪困胃 127
(三)湿邪未尽,津液巳伤 127
(四)湿热病后,津气两亏 128
第六章 余师愚《疫病篇》(节要) 131
第一节 清瘟败毒饮的组成及主治 131
第二节 发斑 133
一、发斑的病因病机及治则 133
二、发斑的临床辨证 135
(一)发泥灼形态辨治 136
三、发斑的辨证论治 136
(二)发斑的颜色辨治 137
第三节 疫证 141
一、疫证与伤寒的鉴别 141
二、疫毒发疮与寻常发疮的鉴别 142
三、疫证的脉候治则 143
四、妊娠病疫的治则 145
(一)疫犯经络,头痛身痛 146
五、疫证的辨证论治 146
(二)疫毒化火,上攻头面 147
(三)疫毒火热,上攻舌咽 150
(四)疫犯上焦,肺胸受邪 152
(五)疫犯中焦,脾胃受邪 153
(六)疫毒热炽,扰犯神明 155
(七)疫毒热盛,引动肝风 157
(八)热牵动血,逼血妄行 159
{九)热毒深重,阳极似阴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