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2,000项符合查询结果项。(搜索耗时:0.0154秒)
为您推荐: unity和c#游戏编程入门 学习unity和c c# unity虚现实开发实战原书第二版 unity unity3d游戏开发项目教程
-
煤岩冲击失稳的机理和实验研究 【天文地球】
姜耀东,赵毅鑫,刘文岗等著2009 年出版296 页ISBN:9787030231697煤岩冲击动力失稳(俗称“冲击地压”)作为一种复杂的矿井煤岩动力失稳灾害,从孕育到产生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耗散结构,从而使得对煤岩冲击动力失稳机理的研究非常复杂和困难。本书在大量灾害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
-
大气波谱分析机器不稳定性·第2卷:球面大气上的扰动和亚洲夏季风爆发动力机制探讨 【天文地球】
张铭等编著2008 年出版166 页ISBN:9787502946005大气波谱分析及其不稳定性(第二卷)对球面大气小扰动的特征波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波谱计算,并用以探讨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动力机制。发现球面正压大气中存在三支波动,一支涡旋波和一对重力惯性波;在实际地球大气中,.....
-
安徽铜陵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以冬瓜山铜(金)矿床和新桥铜-硫-铁矿床为例 【天文地球】
张宇,邵拥军,刘忠法等著2016 年出版172 页ISBN:9787116098183铜陵矿集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矿类型、成矿背景和成矿过程方面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5~135Ma)集中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的矽卡岩型铜铁硫金矿床,包括铜官山矿田、...
-
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通量的地面观测方法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CH4和N2O通量的方法与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天文地球】
郑循华,王睿著2017 年出版101 页ISBN:9787502963842本书详细的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大气CH4和N2O交换通量的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间歇观测的方法原理及操作流程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这些环节包括田间试验处理设置、静态采样箱构造、气体采样方法、通量计算、数据...
-
基于最频值法和遗传算法的水文地质参数反演研究 【天文地球】
刘天霸,姚磊华,石建省著2014 年出版130 页ISBN:9787562535812本书在回顾前人关于水文地质参数反演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反演研究中常用目标函数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总结了求解反演问题的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当前反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数据分布类型认识...
-
地壳中的流体 地球物理学和构造地质学问题 【天文地球】
(俄罗斯)и.г.基辛著;张炜,佔巴扎布译;张肇诚校2014 年出版258 页ISBN:9787502844226著者总结了多年来地壳流体参与地球物理和构造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流体动态影响的问题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广泛的问题,包括:流体在形成地壳的地震波和电性不均匀性中的作用、流体系统在大陆固结地壳中的分布和特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 5 构造地质 地质力学 第14号 亚东-格尔木岩石圈地学断面综合研究 青藏热流和地体构造热演化 【天文地球】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编1992 年出版96 页ISBN:7116009787英文题名:People'srepublicofchinaministryof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geologicalmemoirsseries5number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本书探讨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热结构的南北不均匀性和地体变形-加热-隆升...
-
ABO3型钙钛矿的相变机理、表面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天文地球】
谢颖著2015 年出版255 页ISBN:9787811298567本书采用密度泛函平面波赝势的方法对六种典型的ABO3型钙钛矿的晶格动力学、能带结构和原子位移势能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ABO3型钙钛矿材料的相变本质与A-O和B-O离子对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A-O离子...
-
地球和环境科学分析方法系列丛书 运动恢复结构(SfM)理论方法及地球科学应用 【天文地球】
乔纳森·卡里维克(Jonathan L.Carrivick)著2017 年出版231 页ISBN:9787121329654基于多视图立体视觉的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 with Multi-View Stereo,SfM-MVS)方法使用标准紧凑型相机获得的图像和地面控制点网络,提供了超大尺度的地形模型。这一技术不再局限于时间频率,生成的...
-
中国天学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与授时工具协同进化十万年史 第2册 【天文地球】
邓宏海著2015 年出版450 页ISBN:9787533681340通过天文历法遗迹和遗物材料的系统化,从距今十万年前开始记录月相起到公元前建立世界上最完善农历的进化过程,正在透过重重遗忘的烟云而在第二册中呈现出端倪。它不仅以大量而系统之考古学证据验证了:这是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