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称

大约有700项符合查询结果项。(搜索耗时:0.0148秒)

为您推荐: 民国时期论战 民国 民国特务 民国时期税收史料汇编 民国高级将领 民国史料全刊

  • 民国因明文献研究丛刊 全24辑 7 覃寿公的因明著作 【哲学宗教】

    沈剑英总主编;姚南强,沈海波,吴平主编2015 年出版584 页ISBN:7513031053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源于印度、流于中国、东亚,在当代已成为一门世界性学术。因明自汉唐传入中国以来,曾一度兴盛,但自宋元以降,汉传因明几成绝学,直到近代杨文会从日本迎回窥基《大疏》等,因明才得以......

  • 民国因明文献研究丛刊 全24辑 19 神泰、文轨的因明著作 【哲学宗教】

    沈剑英总主编;姚南强,沈海波,吴平主编2015 年出版495 页ISBN:7513031053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源于印度、流于中国、东亚,在当代已成为一门世界性学术。因明自汉唐传入中国以来,曾一度兴盛,但自宋元以降,汉传因明几成绝学,直到近代杨文会从日本迎回窥基《大疏》等,因明才得以......

  • 民国因明文献研究丛刊 全24辑 3 梅光羲的因明著作 【哲学宗教】

    沈剑英总主编;姚南强,沈海波,吴平主编2015 年出版355 页ISBN:7513031053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源于印度、流于中国、东亚,在当代已成为一门世界性学术。因明自汉唐传入中国以来,曾一度兴盛,但自宋元以降,汉传因明几成绝学,直到近代杨文会从日本迎回窥基《大疏》等,因明才得以......

  • 民国因明文献研究丛刊 全24辑 18 窥基的因明著作 2 【哲学宗教】

    沈剑英总主编;姚南强,沈海波,吴平主编2015 年出版248 页ISBN:7513031053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源于印度、流于中国、东亚,在当代已成为一门世界性学术。因明自汉唐传入中国以来,曾一度兴盛,但自宋元以降,汉传因明几成绝学,直到近代杨文会从日本迎回窥基《大疏》等,因明才得以......

  • 民国因明文献研究丛刊 全24辑 5 太虚、长惺、密林的因明著作 【哲学宗教】

    沈剑英总主编;姚南强,沈海波,吴平主编2015 年出版318 页ISBN:7513031053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源于印度、流于中国、东亚,在当代已成为一门世界性学术。因明自汉唐传入中国以来,曾一度兴盛,但自宋元以降,汉传因明几成绝学,直到近代杨文会从日本迎回窥基《大疏》等,因明才得以......

  • 民国因明文献研究丛刊 全24辑 13 陈大齐的因明著作 1 【哲学宗教】

    沈剑英总主编;姚南强,沈海波,吴平主编2015 年出版399 页ISBN:7513031053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源于印度、流于中国、东亚,在当代已成为一门世界性学术。因明自汉唐传入中国以来,曾一度兴盛,但自宋元以降,汉传因明几成绝学,直到近代杨文会从日本迎回窥基《大疏》等,因明才得以......

  • 民国因明文献研究丛刊 全24辑 2 谢蒙、熊十力的因明著作 【哲学宗教】

    沈剑英总主编;姚南强,沈海波,吴平主编2015 年出版328 页ISBN:7513031053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源于印度、流于中国、东亚,在当代已成为一门世界性学术。因明自汉唐传入中国以来,曾一度兴盛,但自宋元以降,汉传因明几成绝学,直到近代杨文会从日本迎回窥基《大疏》等,因明才得以......

  • 民国因明文献研究丛刊 全24辑 16 清净、王恩洋的因明著作 【哲学宗教】

    沈剑英总主编;姚南强,沈海波,吴平主编2015 年出版391 页ISBN:7513031053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源于印度、流于中国、东亚,在当代已成为一门世界性学术。因明自汉唐传入中国以来,曾一度兴盛,但自宋元以降,汉传因明几成绝学,直到近代杨文会从日本迎回窥基《大疏》等,因明才得以......

  • 民国因明文献研究丛刊 全24辑 14 陈大齐的因明著作 2 【哲学宗教】

    沈剑英总主编;姚南强,沈海波,吴平主编2015 年出版437 页ISBN:7513031053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源于印度、流于中国、东亚,在当代已成为一门世界性学术。因明自汉唐传入中国以来,曾一度兴盛,但自宋元以降,汉传因明几成绝学,直到近代杨文会从日本迎回窥基《大疏》等,因明才得以......

  •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 【哲学宗教】

    桑兵著2008 年出版412 页ISBN:7101059384

    历史的中心是人物的活动,由学人而见学术。所谓学术史与学人的历史,二者之间,分别显然。前者偏重于专门史,后者则以学人作为历史整体的一部分,进行研究。作者认为,研究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一是了解前人已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