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称

大约有10,000项符合查询结果项。(搜索耗时:0.0341秒)

为您推荐: 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 论文写作与国际发表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ssci论文写作与发表 煤矿岩层控制英文科技论文撰写范例及词汇 如何撰写翻译实践报告cea框架范文及点评

  • 第三届丰子恺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历史地理】

    冯征,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2017 年出版368 页ISBN:9787542658210

    由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丰子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5月14-15日在杭州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的47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本次会议承续前两届会议的宗...

  • 禹会村遗址研究 禹会村遗址与淮河流域文明研讨会论文 【历史地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安徽省文化厅,蚌埠市人民政府编著2014 年出版318 页ISBN:9787030414830

    论文集是禹会村遗址与淮河流域文明研讨会的成果之一。禹会村遗址的发掘,经论证与大禹会诸侯事件相关,为夏文化的探索,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集收录了与会专家的论文31篇,涉及禹会村遗址年代、性...

  • 澳门学引论 首届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下 【历史地理】

    郝雨凡,吴志良,林广志主编2012 年出版722 页ISBN:7509726549

    近年来,随着澳门史研究的日益深入,特别是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澳门作为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的意义得到全面彰显。自16世纪澳门开埠,澳门逐渐发展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在历史、文化、民...

  • 澳门学引论 首届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 【历史地理】

    郝雨凡,吴志良,林广志主编2010 年出版416 页ISBN:7509726549

    近年来,随着澳门史研究的日益深入,特别是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澳门作为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的意义得到全面彰显。自16世纪澳门开埠,澳门逐渐发展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在历史、文化、民...

  •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回顾与探索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 【历史地理】

    李凭著;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2009 年出版775 页ISBN:9787535153814

    本书为武汉大学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为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众多专家学者对于该书历史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研究意义。

  • 秦汉土墩墓考古发现与研究 秦汉土墩墓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历史地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白云翔,李小宁,胡继根主编2013 年出版210 页ISBN:9787501039449

    论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合作项目。2012年11月,两所基于江浙一带今年发现发掘的土墩墓较多,各种学术观点交锋活跃。为促进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特约邀国内有关学者召开了秦...

  • 传承文明 走向世界 平发展 纪念郑下西洋六百周年国际学术论坛论文 【历史地理】

    江苏省纪念郑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编2005 年出版1045 页ISBN:7801906640

    下西洋是影响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创举,对促进中外交流具有重大意义。为纪念郑下西洋600周年,由中共中央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2005年7月4~6日在南京市太仓市召开“传承文明 平发展 走向世界——纪念...

  • 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1辑 【历史地理】

    本社编2011 年出版566 页ISBN:9787513401326

    本书是故宫博物院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2009年10月召开之第一届“明清宫廷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所征集的论文合编。共收录两岸学者(包括海外)的优秀论文37篇。内容涉及明清宫廷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典制沿革、宫廷...

  • 第三届海峡两岸“宋代社会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 【历史地理】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历史系主编2013 年出版407 页ISBN:9787308126601

    本书为由杭州市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宋代社会文化学术研究会论文集。参加本次会议的有王德毅、朱瑞熙、何忠礼、龚延明、束景南、徐吉军、曹家齐等四十余名来自中国大陆地区...

  • 文化创新与皖江率先崛起 “第四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选编 【历史地理】

    徐东平主编2011 年出版565 页ISBN:9787565005640

    本书收录了第四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的论文数十篇,分别从经济、政治、历史、文艺、宗教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探索了皖江特定区域文化,烘托了皖江文化所具有的创新的特质及其与皖江率先崛起的关系。大多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