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万斌,金利安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2301289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9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绪论 1
第一章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与宗教的虚幻性 22
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不是信仰的 23
二 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 34
三 宗教是以“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反映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人间力量 50
四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本质观新解: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对“超人间的力量”信仰中的实现 63
第二章 宗教是“自发”和“人为”的产物 69
一 宗教起源的社会物质条件 69
二 宗教起源的“自发性” 76
三 社会分工和阶级统治与宗教“人为化”的历史开端 83
第三章 宗教的存在和发展受劳动的普遍规律支配 88
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宗教生活的历史过程 89
二 劳动进步尤其是工业生产使神迹越来越变成多余 99
三 劳动异化与宗教异化 108
第四章 宗教在阶级斗争中的社会作用 116
一 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强化阶级统治 117
二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122
三 宗教是利益斗争的“神圣外衣” 126
第五章 宗教的意识形态特征及其相对独立性 133
一 “意识形态”理论的近代起源 134
二 宗教的意识形态特征 142
三 宗教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157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宗教的近代变迁 162
一 资本主义兴起与宗教改革的互动关系 163
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宗教的“天国的需要”变成“尘世的需要” 180
三 资产阶级政治解放与政教分离和信仰自由 191
第七章 宗教消亡的社会历史条件及社会主义时期宗教政策的理论基础 200
一 宗教消亡的社会历史条件 201
二 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政教分离和信仰自由的宗教基本政策的理论基础 210
结语 社会生活中“生活人”的生命超越意识与宗教的人文价值 217
参考文献 224
一 原著 224
二 其他文献 225